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门】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诸葛亮立在桥中间,雾气茫茫,不见水面也不见两岸。
有鱼跃水而出,长数丈。
诸葛亮皱眉看着这座桥,心道:“有如此大鱼,桥下水一定很深。如果使上将把守,敌军必不能入。”
这时有一人穿过雾气,来到诸葛亮面前。此人一身布袍,神仙气概:“这鱼从容戏水,想来应该很快乐——在下庄周,见过武侯”
诸葛亮有些恍惚,依然不失礼节。行礼过后,问道:“先生自对岸来,可知对岸虚实,是否有人驻军?”
“我只是跟着这条鱼来到这里而已,”庄子说着,看向那条巨鱼。那鱼似乎又大了许多,雾气之中,隐约看到鱼的背鳍,有一人高:“鱼乐乎?”
诸葛亮道:“鱼得水,自然快乐。”说着话间眉头依旧紧锁,似乎觉得忘了什么事情。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有水而乐?”
(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诸葛亮脑海里忽然出现这句话,他悚然一惊,嘴里无意识的说:“如何不乐?”
“你看,”庄子手一指,那条鱼已经游远,雾气茫茫看不到江面的地方,变得更巨大的鱼似乎凭空在雾中巡游:“这条鱼名为鲲,一日化为大鹏,便要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那时它还得水而乐吗?”
诸葛亮却伸手打断了庄子的话道:“不是图南,是要往北。”
说着诸葛亮就要转身往回走:“待我完成先帝所托,还于旧都,再来与君论鱼。如今我军驻扎五丈原,北伐大业,一刻离不得我…我…”
“我记不得来的路了,先生可愿与我指路?”
庄子叹了一口气:
“诸葛孔明,你既饮了孟婆汤,奈何桥上,如何念念不忘?”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再读三国,只印象最深于此句:书生轻议冢中事,冢中笑尔书生气。
如一书友所言,不该有魏粉,也不该有蜀迷。我们都只该是三国读者,看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
也只怪这乱世太有魅力,不少人心陷其中难以脱离。
乱世出英雄,豪杰们交替上场,战功赫赫,何不威风,待读至关羽战败,曹公身死,才觉书以过半,老一辈也该轮流谢幕,带着他们一生的血污与荣耀,消失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只是越来越感曹公之雄略,觉刘备之不易,前者一统北方,后者白手起家。与我而言,对曹公只能是崇敬,于玄德却有着某种感同身受的怜悯。
玄德创业何其艰难。孟德北方已定,孙吴三世据江东之时,刘备还只得寄生于荆州刘表,三顾诸葛,隆中对所需二州却皆是刘系宗亲所据,都笑玄德虚伪仁,却不知仁义乃玄德安身立命发家立业之根本,否则北有曹魏东有孙吴,何来随你刘大耳?
眼看日头蒸蒸日上,却失关张,失法正,再后来,被陆书生火烧连营七百里,糊了玄德春秋梦。
人无完人,玄德如此,曹公亦是。
刺董卓失败而逃,误杀吕伯奢一家留千古骂名,举家族之力讨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世之奸雄,后一统北方而扬名,曹孟德的发家史是一部血泪史,屠戮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相比于书中的刘备,曹操更能显得有血有肉,更加接近我们近代对于人性的认知。
只是叹一句,为大局可以饶张秀,却因荀彧心怀几分汉室却将其赐死,之后曹操不肯称帝,可能也是对荀文若有几分愧疚吧。
千古英雄身后事也只任后人评说。
也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李傕,郭汜二人逼死王允得了势,在朝廷中横行霸道,众官员是敢怒不敢言,献帝更是憋屈的紧,自己的皇位被那二人威胁着,整日活得提心吊胆。
正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陈彪提议,何不让李、郭二贼狗咬狗,再诏曹操来将他们一网打尽。而这计划该如何实施呢?郭汜之妻就是突破口,闻言她十分善妒。汜妻轻信了郭汜与李司马夫人有染的消息,偷偷在郭汜酒中下了毒,想要借此疏远李、郭二人的关系。这也确实在郭汜心中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一次郭汜从李傕家归去,突觉腹痛,怀疑的种子立马发芽,与李傕一阵厮杀。
这演义场上尔虞我诈,孰是孰非也分不清楚,在这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友谊。
献帝也是可怜,被董卓推上了皇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有个“皇上”的头衔,等到这董卓死了吧,自己的忠臣王允被逼死,只能眼睁睁看着,还是因为权被别人所霸着。现在主动出击对付李、郭二人,又被卷入战争,成了李傕的俘虏。幸而忠汉之人不少,献帝还是被救出来了,毫发无损。可那洛阳已是满目疮痍,宫院中只有残垣断壁,似乎预示着汉朝在走向衰亡。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当我读完《三国演义》后,有一个故事使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马谡拒谏失街亭”。
这个故事是说司马懿攻打街亭。马谡愿去守街亭,并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便派他和平平去守街亭。到了街亭,马谡要在山上下寨,王平再三劝阻,马谡还是上山下寨。魏军到了街亭,看马谡在山上下寨,立刻切断水源,放火烧山。最后马谡逃走,街亭失守。
这个故事表面是因为马谡不听劝告,一塞上山下寨,使蜀军乱套,街亭失守。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却不在他身上,诸葛亮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刘备生前说过,马谡这个人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就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让马谡去官运亨通蜀军的咽喉城——街亭,害的蜀军失去了它。
一个人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诸葛亮可是蜀军中的一位绝顶聪明的军师,可他也会犯很多错误。有时优点不可能是个纯优点,它中间也包含着不好的因素。如:诸葛亮太谨慎了,不敢直出叙谷,攻打眉城,不然他应该早就攻取长安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让缺点变得更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同学们,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无声的老师,它即可以逗我们开心,也可以教会我们知识。那么你们读过什么书吗?是否读过文学经典呢?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一下我读过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太原清源人。这本文学经典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个战争故事。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刘玄德三顾茅庐。曹操煮酒论英雄主要讲的是:曹操邀请刘玄德讨论合作之事。他说:“刘兄,你我大军都是最强大的勇军,如果我们俩对抗,一定会打成平局的,不如,我们两军合作,一定能把吴国打得落花流水,我们再一统天下,如何?”刘玄德说:“曹兄,你见笑了,我军怎能和你军相对比较呢?”曹操又说“既然刘兄这样说的话,那把你的军队加入到我的军队来,训练成勇猛的大军,一起对抗外敌。”刘玄德此时正要用手去拿一颗花生吃,天上又响起了大雷。吓得他把花生都掉到地上了。曹操见刘玄德如此 ……此处隐藏2851个字……现了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本色,也是小说中个人所最喜欢的时刻。
提到曹魏,不得不说曹操的五大谋士跟五子良将了。曹操的五大谋士:1、郭嘉;2、荀彧;3、荀攸;4、程昱;5、贾诩。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都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最后曹氏的基业都落入了司马氏之手,只怪司马懿活的太久,又太能忍,熬过了曹氏三代君主,徒留一声悲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走进我的房间,你会发现在我的书柜上摆放着很多书。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英国的时间机器》……这都是我的“金银珠宝 ”。只要有空,就和他们做伴。我最喜欢的“稀有黄金”当然就是《三国演义》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你们知道这诗是写谁的吗?可能在第五句到第八句时你们就猜到了吧。正是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借东风让我佩服不已,大摆空城计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三千五百兵丁能把十五万大军赶走,这都是诸葛孔明的计策。
我也佩服赵子龙。他单骑救主不得不让人赞叹。有一首诗,单道赵子龙勇猛:“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我也喜欢张飞。他圆睁环眼,声如巨雷,用计粗中有细。在长坂桥上吓退曹操让他们自相践踏,弃枪丢盔不计其数。有诗称赞张飞道:“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腿曹家百万兵。”
《三国演义》能然你明白很多道理,让我们一起去看三国,一起了解三国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记得很久之前,我就度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现在再读起这本书,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和新的理解。这使我非常惊喜,希望可以感悟出更多的道理。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有许多故事传说家喻户晓。描绘出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白脸的奸雄曹操,红脸长胡子的关云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这些人物让三国变得生动,也名留史册。
对于三国之中的蜀国,它传承着汉王室的血统,在诸葛亮的领导下,从到处投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的功劳巨大,可后来为什么每况日下呢?很大的原因在于关羽!关羽当时把手荆州,诸葛亮再三嘱咐,要东合孙权,北抗曹操,但关羽之后就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了。孙权派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去跟关羽提亲,关羽直接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不仅骂了孙权是狗,还得罪诸葛瑾,而导致后来的败走麦城,又死于吴国。大哥刘备气的带兵报仇,又被吴军打的大败,国力严重损失,从此便每况日下,实在让人惋惜。
东吴的政权是三国中最稳定的,也是三国中活的最长的。不仅是因为东南的水雨充足,兵粮充足,更是统治者治国有方,最有才秀的莫过于周瑜了。当孙尚香被刘备骗走后,三军将士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周瑜再接被气吐血。以及周瑜临死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纵便这样东吴也依然是治理有方。
北魏政权可以说是雄厚的了,最先得到三分天下之一,还企图南下统一全国,只可惜失败了。曹操虽然奸雄,企图吞并天下,但却始终没有称帝,因为这一点,很多人也并不讨厌他,但曹丕自负过满,即位后即称帝,还抓起自己的同胞兄弟以稳固自己的`政权,这才有了曹植感慨而写下《七步诗》,曹丕读了也内心愧疚,就放了曹植。可他在位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过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我特别喜欢读,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故事中的人物众多,印象最深的有:性格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云长等。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情节——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是由于曹军不擅水战,曹操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将大小船只连在一起。周瑜借此机会,决定用火攻。通晓天文知识的诸葛亮帮助他借东风,忠心耿耿的黄盖使出了苦肉计,最后火烧曹营,大败了刚愎自用的曹操。要不是后来关羽在华容道念起旧情,放了曹操,强大的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这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骄兵必败,强大的曹操由于轻敌,几乎全军覆没;二是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准突破口,比如说周瑜的火攻,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仅仅是三言两语,却诉尽了苏东坡对三国人物之敬佩 ,对英俊豪杰的追忆……
《三国演义》讲述了一个“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关东汉末年战争的故事。魏蜀吴三足鼎立,各不相让,最终促成了一个个有关义气、谋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义薄云天、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里面有雅量高致的全才周瑜;鞠躬尽瘁的神算子诸葛亮;心怀天下的阴谋家曹操……他们在历史的见证下,在时光的碑刻上,永久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当后人翻阅史料,记忆便会随历史的长河一起,穿越古今,去领略当初的铮铮铁骨,战场硝烟。
当初,桃花树下,三人焚香祭拜,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让人不禁热血沸腾。彼时他们可能并不知晓,十几年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周瑜伪造投降书,想要骗过充当曹操说客的蒋干,当二人彼此假装热情,内心却冷冽如冰,同床酣睡时,心里是否忐忑不安,企图用心中最后一丝暖意温暖对方;忆起,赵子龙单骑救主,一人深入敌军,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他却不为所动,如入无人之境,奋勇杀敌。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只为将阿斗救出;念起,关羽进曹营,曹操以礼相待,不动他一分一毫,款待有加。渴望贤才的曹操尽全力想留下关羽,却从未留住关羽的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讲义气,不忘初心。可怜那曹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却并没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将士,实在是一种遗憾。
草鞋皇叔、机智奸雄、仁爱君主,三个人的时代,三个人的战争,好似一盘砂砾,握住一时却握不住一世,太过贪心从而使渔翁得利,最终天下归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向我们印证这个道理。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最终成为城府颇深的阴谋家。时光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记,带走了稚嫩,留下了老练;带走了天真,留下了算计。可是,战场上的阵阵寒风,吹不透他们热血沸腾的心,刀枪横行,砍不断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使物是人非,他们也不忘记统一天下的初心,保国安民的决心,一较高下的信心。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记得那铁汉柔情,依然会想起出生入死不相离的诺言,依然会怀念起周瑜与诸葛亮合作作战时的所向披靡。岁月即使蒙上了灰尘,也不会抹去他们留下的足迹。岁月变迁,带走的是逐渐衰老的容颜,带不走的是那颗炽热的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分天下,皆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