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的导游词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泰山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泰山的导游词 篇1各位外国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中关村三小四(7)中队派来的义务讲解员廖嘉豪,这次的泰山之行的讲解任务就由我来担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泰山,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山的基本情况。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家想想,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呀?光风景区就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545米。泰山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
大家往前走,有一列缆车,通往中天门,在路上,我会更多地介绍给大家泰山的资料。
泰山在二十五亿年前被海水淹没着,后来才渐渐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下,才形成现在的形状。因此,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而泰山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泰山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生长着。
这里就是中天门了,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买些纪念品,或拍照留念。但要注意不要随便扔垃圾,刻画,为泰山这一自然遗迹做贡献。
今天咱们的旅游就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还游兴未尽吧?没关系,请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明天我们就要登泰山顶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雄风了!
泰山的导游词 篇2阿尔泰山脉为西北至东南走向,西起西西伯利亚,经阿勒泰地区,东至蒙古,绵延20xx公里左右。在这座山脉峻峭伟岸的岩石上,有20xx-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岩画。从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阿勒泰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每处山上几乎都有岩画。这片山脉因此被称为“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
地质地质构造上属阿尔泰地槽褶皱带。山体最早出现于加里东运动,华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轮廓,此后山体被基本夷为准平原;喜马拉雅运动使山体沿袭北西向断裂发生断块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现今阿尔泰山面貌。
地貌阿尔泰山山体浑圆,山坡广布冰碛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斗成层排列,羊背石、侧碛、中碛、终碛等清晰可见。阿尔泰山有多级夷平面,一般公认有4级,海拔分别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xx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带明显,由高而低有:现代冰雪作用带,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谊峰和奎屯峰为中心,发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此外,阿克库里湖周围,阿克土尔滚与阿库里滚河上源也有现代冰川;霜冻作用带,2400~3200米,古冰蚀地形清晰,积雪长达8个月,以寒冻风化为主;侵蚀作用带,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为主;干燥剥蚀作用带,1500米以下。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本带边缘。
气候阿尔泰山耸立于亚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西风环流带来大西洋水汽,顺额尔齐斯河谷地和哈萨克斯坦斋桑谷地长驱直入,向北遇阿尔泰山,受逼抬升降水。降水随高度递增和由西而东递减,冬夏多,春秒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达600毫米以上;降雪多于降雨,且积雪时间随高度增加而延长,中高山积雪长达6~8个月,低山仅5~6个月;气温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阿尔泰山区气候垂直梯度变化明显,具有冬长夏短而春秋不显的特征。
水文阿尔泰山径流较丰富,发育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两河皆构成典型不对称的梳状水系。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境内唯一外流河,国境内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全长546公里;河水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积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径流量100多亿立方米,占阿尔泰地区总径流量89%,注入斋桑泊,最后流入北冰洋。乌伦古河,支流在山区,山前为散失区,全长573公里,最后归宿于乌伦古湖(布伦托海、福海),在二台站以上,流域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补给来源亦以冬季积雪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两河上游多峡谷和断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蕴藏量约50万千瓦,目前开发利用较低。
植被与土壤3000~3500米以上植被为苔藓类垫状植物;2600~3500米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为森林草原带;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如森林下限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为500~1500米,荒漠上限则为500~1100米。
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等。
阿尔泰山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多种矿藏和优良牧场,尤以森林资源中的优质木材在全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资源亦蕴藏充沛。
泰山的导游词 篇3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您泰山之旅的导游,我代表泰山欢迎您的到来。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泰山。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泰山是十大名山之一,列十大名山之首,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数百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泰山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其布局由祭地经帝王驻地泰城岱庙,到封天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中华民族九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使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又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脚下红门边上有座座小山叫虎山,现在已经变成虎山生态园,它就是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来源。据传说,当年孔子路过此地见一老人在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便问何故,老人说被苛捐杂税折磨的,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此后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
各位游 ……此处隐藏9182个字……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泰山的导游词 篇14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你们来到泰山,我给你们讲解泰山的历史、传说与风光。记住,不要破坏公物!
泰山是一座名山,泰山有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有许许多多的典故与传说,反映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传统美德,表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