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庙导游词(通用7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庙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庙导游词 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岳庙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1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
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导游词 篇2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导游词 篇3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 ……此处隐藏4489个字……首悲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班师。归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恸哭,诉苦拦师。“风波冤狱”讲的是,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狱。绍兴十一年(1141年)一月二十七,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大殿顶上的天花板,绘有“百鹤图”。这300余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性格。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精忠柏亭”。这看上云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亭内陈列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后人把这些化石惧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其实,这几段化石并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约在1.2亿年以上,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
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没有树皮,显得十分光滑。这还留有一段传说呢!当年太平天国反抗腐败的清朝政府,攻入抗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由于请医无效,很快传染到全军。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在蒙胧中,一阵阴风过后,只见案前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身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他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众将士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的病,争先恐后地取来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高兴地说:“是岳老爷又显圣了”。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在岳飞墓前甬道的南北两廊,共陈列了碑石125方。北廊是岳飞手书的墨迹刻石、奏折、表章等,最为著名的是《满江红》词和岳飞录写的前后《出师表》等。南廊为历代名人凭吊岳飞诗词和岳庙历次重修的历史文献。其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满江红》词,尖锐地指出高宗是谋杀岳飞的主谋人。院落东面照壁上,有“精忠报国”四个朱红大字,是明人洪珠所书。请注意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穿过院落,就是岳飞墓阙,前面的小拱桥叫“精忠桥”,桥侧一小井,名“忠泉”。进入门楼,便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墓。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有个名叫隗顺的狱卒,出于义愤,冒死偷出岳飞的遗体,埋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今杭州昭庆寺附近),又用玉环为陪殉,墓前种了两株枯树,立一块“贾宜人墓”碑,既作为标志,又用以遮人耳目。后来宋孝宗下诏恢复岳飞官职,并以礼改葬岳飞遗骸于现址,时距岳飞被害之日已21年了。那时,隗顺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临死前把营葬岳飞经过和葬地详细告诉儿子。因此,人们才准确无误地找到这位含冤屈死的英雄的遗骸。
现在这座古朴的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格设计的。岳飞墓坐西朝东,墓上封土圆形,用条石砌砖圈,泥顶上青草离离。墓前有石栏围护,墓碑上书“宋岳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左侧为岳云的墓,墓碑上书“宋继忠侯岳云墓”七字。“继忠侯”是宋宁宗于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
墓道两旁陈列三对明代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马、羊、虎)。这是源于《周礼》一书,说是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阮翁仲,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马、羊、虎、狗分别代表忠、孝、节、义,岳飞墓前缺少狗(义),是因为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其实,从封建等级制度来看,宋代有过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现在的石望柱是最近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整个墓园古柏森森,气象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各位游客,请回头年看墓阙下门洞两侧铁栅栏内,面对岳墓、反剪双手跪着的便是遭万代唾骂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个奸贼的铸铁像。自明正德八年(1513年)以来,已经历过八次补毁、九次重铸。四奸人中秦桧是宋高宗的宰相,谋害岳飞的主凶。王氏是秦桧的妻子,传说在秦桧苦于找不到证据,不敢贸然下毒手,犹豫不决、危坐终日之际,恶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须有”罪名,并怂恿说“缚虎容易纵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万俟卨、是南宋大理寺的主持,他秉承秦桧意图,用严刑逼供、编造假供词等手段,制造了千古奇冤。而张俊虽是南宋将领,出于私人的利益,为了诬陷岳飞,故意诱使岳飞部将作伪证,终于使岳飞身陷囹圄。这四个奸臣的滔天罪行,激起了老百姓的切齿痛恨,遭到了历代人民的唾弃,他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长跪在民族英雄岳飞墓前,真是遗臭万年了。就像墓阙门框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非隶非篆、出自陆维钊先生手笔的楹联,道出了百姓们爱憎分明的心声。
各位游客,参观了岳庙和岳墓后,或许会给大家留下几许惆怅,几分思索,或许您还沉浸在满腔悲愤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留传下去,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各们朋友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岳庙导游词 篇7大家好,我是导游小杨,欢迎来到汤阴岳飞庙,希望大家今天在我的带领下,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在玩儿的基础上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汤阴县有许多与岳飞有关的遗址,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受敬仰的民族英雄,岳飞庙就在县城内的岳庙街。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是一座营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两侧八字墙上分别刻有1.8米高的大字“忠”“孝”。
进入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具铁铸像,他们是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王俊。跪像背后立着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好像要杀这些坏蛋。两侧对联上写着:
“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
“端面垂施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岳飞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诗书,年少时拜周侗老师习文练武,20岁参军,他母亲在他的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率领军队抵抗金兵,屡建战功。宋高宗和秦桧想和金兵求和,一天连下了12道金牌,命令岳飞马上撤兵,并且解除了他的职务。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爱国将领岳飞杀害于杭州。我们汤阴的人民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岳飞寄予无限的敬仰之情,对秦桧等一些奸臣恨之入骨。
穿过大门,就走进雄伟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气势宏伟。殿内正中是岳飞的彩色坐像,你看他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坐像上方是贴金巨匾“还我河山”。东西两厢房是岳飞生前的事迹陈列馆。后院是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寝殿后面还有岳飞的子女祠。
好,朋友们,岳飞庙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下面请大家自由观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愿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最后都会有所收获,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