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观后感1很早前,爸爸就买回了一套书,叫《三体》,作者是刘慈欣。我翻看了一下,密密麻麻都是小小的字,我就又放回书架上了。我怕我眼睛看近视了,都还不知道书里讲什么。
今天爸爸在手机上订了电影票,我们全家人在电影开播前就到电影院了。好久没有来看电影了,我好期待呀!
电影看了两个小时,如果不是3D的,一会儿“轰轰”声,一会儿感觉刘启开到地球表面的那个大型车开到我面前来了,我都快睡着了!
走出电影院,我一口气问了爸爸好几个问题:
“爸爸,地球会爆炸吗?”
“爸爸,我们的地球会冰冻掉吗?”
“真的有世界末日吗?如果有,那么多的人类,动物、生物怎么办?”
爸爸说,“不会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我们现在不是在垃圾分类吗?这也都是在保护地球啊!科学家们也都在研究啊!”
我好像还没看懂,问哥哥,哥哥告诉我: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太阳衰老了,最终分解整个地球。于是全球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在地球表面安装了一百万台推动器来推动整个地球,转移到几亿光年外的地方。但在经过木星的时候,因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大气即将被抽空,也偏离了方向。在太空中的空间站里,人工智能设备Moss莫斯推断出地球将在7日之内撞击木星,人类毫无生还的可能,在这心灰意冷之际,许多救援队都放弃了救援,只有刘启那只救援队还在救援,最终想出了办法——点燃木星,但因为火力不够大,还距离木星5000公里。于是刘启的爸爸刘培强想出了办法——引爆空间站。是勇气点燃了这一丝希望。刘培强牺牲了,但地球得救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2寒假期间,根据刘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上映。我也放了假,和家人一起看了这部激动人心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以极快的速度老化膨胀,地球将面临不可避免的被吞噬的灾难。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万个行星发动机和舵机,计划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生活家园。地球和人类已经踏上了一段漫游宇宙的旅程,预计将持续2500年。在完成这个宏伟计划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各种危机,无数人不断前行,不断上演着一系列史诗般的传奇。九死一生的冒险精神和对人性的终极拷问也同时上演。
电影上映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电影中恢复过来。除了影片中惊艳的特效,最让我震撼的是地球上所有人面对危机的表现,以及影片中展现的地球表面状况。
在拯救地球的最后时刻,电影中吴京扮演的父亲驾驶空间站到木星的氢层,引爆空间站在带携带的30万吨燃料;剧中,刘启和他们的救援队在大家撤离的过程中,倒车到转向动力中心重启动力;剧中,其他国家的救援高管回到基地协助救援。正是有了他们的坚持和团结,地球才能得救,人类才能自救,使地球逃离木星的吸引,回归正常轨道。
电影中特效制作的场景和3D效果给了我强大的视觉冲击。现实生活中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在影片中都被厚厚的冰雪包裹着。高层建筑、火车站、街道、汽车都不再是过去的繁华。只有满眼的冰雪世界,包括我们熟悉的央视大楼和东方明珠,只能看到冰雪外露出的一部分模糊身影。到处都是冰柱,冰墙,甚至冰山。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忏悔,继续大肆破坏我们的地球家园,真的会成为电影里的场景吗?
有成千上万颗行星,只有一个地球。保护不积极,人类在哭!
流浪地球观后感3初十,我和瑞一起去看了《流浪地球》这部豆瓣评分9、6的国产科幻电影。在兑换票的时候瑞还有些许的犹豫,是看《流浪地球》还是看《熊出没》最后还是选择了《流浪地球》。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电影结束儿子和我说:妈妈,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流泪,虽然只是几滴眼泪。儿子被电影里的亲情和中国人那种克服万难万众一心的精神深深的感动。尤其是刘培强最后和儿子的对话还有牺牲自己挽救地球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牺牲小我挽救众生。人类如何自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电影中刘培强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活,为了地球在空间站一呆就是17年。姥爷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刘户口对爸爸有深深的不理解,但是最后爸爸选择牺牲自己的时候他还是宁可要爸爸,说明他还是爱爸爸的,他还是期待爸爸回到他的身边
看了电影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感觉表达不出,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流浪地球观后感4前几天我看了《流浪地球》这个电影,我很有感悟。
电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系中的太阳不断的在膨胀,它随时有可能把地球吞了,并发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准备团结一心,把地球推至遥远的恒星系。人类建造了100万个地下避难所,和50万台加速器。还有50万个地球转弯器在太空站。其他人一直在观察情况,当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时,太空站撤离了,这就是联合政府签的“火种计划”,当地球快要毁灭的时候,太空站上带有人类的文明、人类当时的种类,以及人类当时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燃料,这个时候,一个叫刘琪的人,想到他小时候他的爸爸告诉过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办法用。就是让地球来冲击木星,还有五公里就能到达了,但加速器失败了,因为没有燃料。一个这个人发现了太空站有30万吨的燃料。所以他就行驶到太空站,找到喷火点,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动着地球绕跑得更远,不让太阳毁灭掉地球。人类得救了。
通过电影,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动脑子想一想。想完之后才能去做决定,要有信心。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现实中。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遇到难题,要想办法去看看书,或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问家长等等,只要肯坚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电脑上搜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你做了一半儿就放弃了,那就是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这样才能成功。比如有时候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人叫 ……此处隐藏4180个字……多少人要留在地上等死;一次普通的岩浆流入,就使杭州地下城35万人灰飞烟灭。
灾难是冰冷的,而希望是温暖的。我们可以失去所有,但不能失去希望,没有了希望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希望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12大年初一,我和妈妈、姐姐们去看了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它是由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改编而成的。
电影主要讲述了:未来,太阳将因为急速老化而迅速膨胀,直至爆炸,到那时,太阳系将不复存在。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全球制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停转,并改变方向,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园。但因为如此,地球地表气温下降到了零下80多度,仅存的35亿人生活在距地面5公里深的地下城里。流浪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地木即将相撞。虽然救援队最后修好了71%的推进发动机和100%的转向发动机,但地球毁灭的情况已无法改变。在人类最绝望的时刻,中国救援队想出了唯一一个办法。
在看电影时,我好几次泪流满面,一刻都舍不得眨眼,就怕错过每一帧精彩画面。我震撼,震撼电影中出人意料的情节和壮观的场面;我自豪,自豪国产科幻电影品质的重大突破;我感动,感动航天员刘培强的舍身取义、全世界人民救援时的万众一心和刘启等人与家人的浓浓亲情。
电影中有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刘培强在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上根据木星的位置画圈,计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时间,和亲人分别十几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班长在上课时说了一句关于希望的理解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韩朵朵在危急时刻的广播希望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希望,虽然稀少,但是它永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每一个为地球能活下来而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牵挂的家人,但他们不得不为了任务和信念做出牺牲。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延续人类文明才要如此拼命地保护地球,他们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影片,我心里默默地希望人类能够像电影中的那样,遇到重大危险或灾难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战胜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13作为一个重度的电影爱好者,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偏偏中国的科幻电影一直没有啥存在感,以至于在观看《流浪地球》之前,我都无法充分说服自己——即便这是一部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观看《流浪地球》的过程,其实也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我也突然意识到,没有特别的感觉,恰恰才是《流浪地球》最特别的地方:在经过好莱坞科幻大片绚丽的特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无数次狂轰滥炸后,中国观众面对任何一部稍微有些失格的科幻电影作品,可能脱口而出的是“烂”“假”“俗””这样简单的评价。但《流浪地球》,却让最容易暴躁的中国电影观众们,在面对“中国本土科幻电影”这么一个相对新鲜事物的时候,难得地安静了下来。
在记者所在的观影场次中,大多数人都像记者一样,安安静静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影片结尾处,还有不少观众掏出纸巾,偷偷擦拭眼泪。也许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他们早已习惯,超级英雄的面具摘下后是一张洋人脸,拯救地球的人物全长着金发碧眼。好莱坞科幻大片长期不断的入侵,让中国观众有一种先天的不信服,认为只有好莱坞才能做出这种东西。《流浪地球》能够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日渐完整的体现,也是中国国家强大的印证——只有国家强大了,中国人拯救世界才更具信服力,搭配上这么一个属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科幻故事,才能让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去信服。赶长路,总得看得远些,多点夸父追日的浪漫,就能多点愚公移山的可能。
都说20xx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工作者面对的将是荒芜一片、百废待兴的局面。
今天《流浪地球》已经出发,而它的决心和勇气,赢得的将不仅仅是尊重而已。
流浪地球观后感14在这个让我们可以缓解自我的寒假里,电影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电影。
在这一部部电影中,我最欣赏《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让我倍感交集,有感动、有震撼、有敬佩,有......它让我感到了希望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让整个地球的命运为之改变。
这一部电影讲诉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被一片冰雪覆盖了,但人们采取了地球上所有的资源,创造了地下城,航天飞船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地球发动机,一对兄妹做了二张仿照出入牌,经过一层层考验,坐电梯来到了地面,二人开了一辆大型的运输车,犯罪进入了监狱,他们的爷爷为救出兄妹,也不慎入监狱,哥哥在监狱中让大部分地球发动机毁坏,地下城马上支援,兄妹和一个救援团去救援,兄妹的爷爷为了火石,英勇牺牲,正当他们小队的队员一个个倒下时,哥哥发出求救信号时,没人理睬,妹妹第二次发出求救信号时,大家都感动了,在妹妹求救完毕后,整个救援组织都调转车头,救援小队发现地球发动机燃料的还不够引爆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兄妹的宇航员爸爸不顾一切,用飞船上的燃料引爆了木星。
当我看到兄妹的父亲和孩子说完最后一句话,牺牲自己,引爆木星。兄妹只能在地上,看着爸爸和飞船一起爆炸。顿时,观看电影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我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落了下来。在妹妹求救完毕后,整个救援组织都调转车头,一辆辆运输车、装甲车不谋而合的向地球发动机出发,这个场面让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组织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终于改变了整一个世界,整一个地球,整整三点五亿人民群众得救了,支撑着人们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动至极,又震撼不已,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弃,只要你有着希望,并不断地向着那一个方向前进,你就可以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15我和妈妈也兴致勃勃地去影院感受了一下最近很火的第一部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看完《流浪地球》,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近未来时期,太阳极度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星系都会被太阳“吃掉”,人们为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引导地球在2500年后在新的太阳系找到新的家园。生活在地下城的刘“户口”带着妹妹朵朵本想开着姥爷的车溜出去玩,没有想到途中遇到了全球灾难,许多城市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转,在三十多个小时后地球将撞上木星,导致地球自行瓦解。而他们的车竟被CN1711-11征用,为完成运送“火石”拯救地球的使命,每一位救援队员和车上的人员都显示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赞歌。
其中给我留下最深人印象的就是在最后关键时刻,刘户口回忆起小时候爸爸教给他的关于木星的知识,大胆设想,在宇航员爸爸的支持下,开始了拯救地球计划,最后宇航员刘培强为了挽救更多的人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冲向木星,引爆了木星,挽救了地球。这种力量是一个父亲无言的爱和一个中国军人的真正品质。
最后,地球活了,我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通过这部电影我不仅为各位英雄而感到骄傲,要自觉学习他们的无畏的正义感,也同时感受到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都要去尝试,哪怕最后仍旧失败了,但是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也正是这一线的希望,地球得救了。



